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24日 星期日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人間LIFE福山TALK講座 「入塵而出塵」的佛教經典智慧

佛學講座

字級

人間LIFE福山TALK講座 「入塵而出塵」的佛教經典智慧

【人間社 陳麗娟 彰化報導】 2024-10-13
佛光山福山寺2024年「人間LIFE 福山TALK」系列講座,10月11日邀請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主講「入塵而出塵的佛教經典智慧」,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帶領現場431位、線上1546位觀眾共同聆聽,從般若文海中增長福慧。

與會貴賓有中華古今人文協會監事長周學文、張淑美伉儷、彰化縣和美營埔福德爺協進會理事長林育湘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監事戴登鐘、功德主洪文政、巫炎昇等人。彰化社區大學「快樂學古箏班」老師林素蘭帶領學員彈奏〈荷塘月色〉等曲,為講座揭開序幕。

「紅塵滾滾,入塵,能出塵嗎?」覺培法師表示,眾生於娑婆世界,如《地藏經》所言「舉止動念,無不是業,無不是罪」。如何藉由佛教經典的金句,讓自己入紅塵,而能具足不被紅塵所染的出塵智慧。

《八大人覺經》云:「生死疲勞,從貪欲起;少欲無為,身心自在。」多少人在每一期生命輪迴中,周而復始的過著忙碌且疲勞的日子,當體會到「少欲則身心自在」,就不會像〈不知足歌〉裡所描述的「總總妄想無止息,一棺長蓋抱憾歸。」或是〈醒世歌〉「生前徒費千心萬,死後空餘手一雙。」般的遺憾。

《維摩詰所說經》記載:「何等為如來種?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。」覺培法師闡釋「成佛的因從哪裡來?從煩惱中來。」大煩惱往往讓人大開悟。「菩薩行於非道,是為通達佛道。」苦沒有不好,苦可以讓人覺悟,菩薩在困難中體會六度的意涵而通往成佛之道,能夠將佛經中的智慧運用在生活中,超越內在的脆弱與恐懼,向前有路,才是真智慧。

唐朝龍牙居遁禪師詩偈,「朝看花開滿樹紅,暮看花落樹還空;若將花比人間事,花與人間事一同。」覺培法師詮釋,無常是世間的真相,真理不會因為窮人、富人而有所不同,知道無常後,若將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活,就會很認真的去過好每一天。

「修福不修慧,大象披瓔珞;修慧不修福,羅漢應供薄。」覺培法師引用《大寶積經》經文,提策眾人,與人為善、廣為布施,行「三好、四給」這是修福;閱讀經典,學習佛法的智慧,以佛法轉念,學會放下,這是修慧。「命運在哪裡?在自己的手上。」福慧是別人拿不走的,發心助人、護持道場,自能莊嚴自己的佛國世界,得到富貴的人生。

西方第二分會督導李麗華回饋,「今天的講座如一場心靈饗宴,在很多佛光人的生命故事中發現感動,慶幸自己有福報在佛光會的大家庭裡,活出精彩的人生。」線西鄉農會理事長楊玲珠說,聽完後,感覺好事的完成需要好因緣。吃苦當吃補,知足、少欲處世,即能隨遇而安。
12345678910第1 / 202頁
追蹤我們